close

這篇文章是9/26晚上得到APP的公開直播課程的整理稿

因為覺得對職場生涯規劃很有啟發,所以把這堂課聽完後做了逐字搞整理,文長約16500字,需要時間閱讀

主講人是薛毅然,是人才發展專家,擁有18年的人力資源領域工作經歷,現在是一名人才發展獨立諮詢顧問,已經為上千人做過個案諮詢。

本次內容提綱:

 

一 、不同階段、如何為自己的職業做準備?

1.第一份工作,要為職業成長打下好基礎

2.工作頭三年,需要盡快走出迷茫期

3.三十歲前後,教你把握躍遷機會

 

二、現在的崗位上,如何為下一次機會做準備?

1.在工作中更準確的認識你自己

2.製造機會,打造你的職場作品集

3.建構你的職業成長後援團

WeChat 圖片_20180927133923.jpg

 

主持人:

不管你是剛到一個崗位不久,還是在一個崗位上做了很長時間、甚至進入職業倦怠期又或者你正積極尋找職業躍遷的機會,相信這場直播都會幫到你。

今天的主題是〝如何做準備,才能抓住職場好機會〞,其實我們這場直播想說的是每個人都希望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好工作,或者說希望我們的職業生涯發展得更加順利。但是我們能否如願,其實並不取決於找工作時候的表現或者說運氣。

那些職業發展好的人,他們找到好工作的這個結果一定是前期一系列的行動帶來的。薛毅然老師會在直播裡告訴我們平時我們需要留意哪些東西,我們職業發展的撬動點在哪裡,如何在關鍵的時候去做對的事情,哪些動作是我們平時就可以做的。 在直播的第一部分薛老師會來講我們職業生涯的一些關鍵時期,包括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工作前三年的時候,30歲的時候,你做什麼事情對以後是很有用的。

 

薛老師:

我自己是在這個領域工作了快20年,面試過很多人,也幫很多人做過職業規劃,找到過他們自己的成長路徑。其實在職業成長這條路上有很多不確定性,我們始終都在想怎麼樣能做出對自己未來更好的選擇,當然這件事情可沒有那麼容易。

所以,我們今天會分兩部分來講。首先第一部分,我們來講一下在你的人生不同階段,你應該去做哪些準備 。

 

 

 

 

 

 

 

 

 

WeChat 圖片_20180927133930.jpg

 

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第一份工作真的很重要

WeChat 圖片_20180927133934.jpg

關於第一份工作,我想請你回憶一下當時你是怎麼找到第一份工作的?

來找我諮詢的很多小夥伴講第一份工作的時候都是誤打誤撞,包括我自己找工作也是這樣。可能正好有一個機會,比如家裡說什麼機會不錯,或者你的老師說什麼機會不錯,或者你同學正好在哪個公司實習,你可能也就去了那個公司。但是在找第一份工作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第一份工作對你非常重要,他會在你整個今後的職業生涯中留下一個非常深刻的烙印。

在這裡我先來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我多次講過,叫做一個愛畫畫、愛說話的會計,他是我在學習蓋洛普優勢教練的時候認識的一個同學。當時他還是在一家國企做財務,他為什麼做財務? 就是因為他家長的一句話,他父母說做財務吧,退休了還能返聘。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你是不是也覺得很有意思?我們很多50後、60後的家長們在幫孩子操心一些職業規劃、未來生活安排的時候,總是拿他們那個年代的某些想法思考問題,會覺得找一份穩定工作很重要,找一份越老越值錢的工作很重要。可是,我們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特別重要的點,這是不是這個女孩子喜歡的事情?

我們問一個問題,如果一個愛說話又愛畫畫的女孩去做了會計,他自己舒服嗎?因為我們知道做財務工作是需要安靜一點的去跟數據、跟那些憑證打交道,但是他最主要的特點是他願意跟人打交道。財務工作本身是沒有那麼多要跟人打交道的,是要靜下來自己做事情,所以他在做這件工作的時候異常煎熬。當然他很棒,他後來是通過很長時間的探索,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多時間精力,包括投入了各種各樣的資源到全國學習很多課程。他從今年春節後已經離開了那家國企,不再做財務會計,而是成為一個圍繞著優勢發展,包括用思維導圖激發大家潛能的教練。所以講到這個例子,就請大家回顧一下你的第一份工作是怎樣找到的?

 

另外,我們很多人在做決策的時候,往往實際上並沒有太多決策的依據和決策的模型。而是跟著你認為的正確方向去走。比如說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聽你身邊朋友的話。沒有問題我們需要聽人勸,但是找工作當中你需要聽誰的建議,這本身是你需要決策的。

你做決策的一句首先要立足於你自己,你要想清楚你更想做什麼、更適合做什麼,當然還要知道有哪些工作機會的天花板或者未來成長空間比較高。這時候如果你能夠踏入這樣一些快車道,你的成長很有可能也是這個快車道裡加速成長的。所以在我的課程中,我一直在告訴你要看自己,也要看外部,這就是說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不能脫離你自己,但是也不能脫離外部因素。

 ​​​​​​​

我們說一說第一份工作的烙印。其實我工作二十多年了,我想很多小夥伴工作不管是三年五年或是多少年,你想一想,第一份工作對你是不是有一些烙印?

因為我們最開始剛從校園出來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當你進入職場中,是誰來幫你建構那個基本認知的框架呢?很有可能是你所在的公司、所在的崗位,包括你身邊的小夥伴。比如說如果你身邊都是相對來說特別尋求安逸的小夥伴,如果你要在裡頭特別尋求自我成長,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如果你身邊的小伙伴都是生活條件非常優越、也沒有什麼太多的動力,他覺得這樣就挺好的,那慢慢時間久了,你也覺得這樣的生活挺好的。

但是我見過特別的案例,就是在28歲左右的時候,也就是工作五六年之後,他發現那種安逸的狀態不是他想要的,他想尋求更好的職業成長。可是前幾年他的積累,或者說他第一份工作給他的烙印,要想讓他重新再去起飛、重新找到新的空間的時候,就覺得是那樣無能為力。

所以我們這裡都一直在講,如果你身邊還有在讀書的小夥伴,你一定要告訴他們在大學期間去做充分的自我探索,多去實習,多去接觸外部世界。在與外部世界接觸的過程中,看一看哪些機會更適合我,而不是聽你爸媽的某一句話,或者聽老師的某一句話就給自己選了一個工作。

還有些小夥伴選工作時特別喜歡選專業對口,這事有時候弄不好也是一個坑,因為你在選專業的時候,你的決策依據是什麼?很有可能是你媽說學金融以後工資高,你才學金融,或者學一個技術類崗位好找工作,你就去學了。但是這是你想要的嗎?所謂的專業對口往往是很多小夥伴工作兩三年後來找我,說我按照專業找了工作,但真的不是我想要的。那時候你怎麼辦呢?當然如果你工作僅僅兩三年,你明顯發現專業對口找到的事情不是你內心最想要的事情,這時候你要探索一些轉型的機會不要錯過。所以第一份工作對於我們特別重要,即使你現在在職場中已經三五年甚至10年了,你依然可以回想一下第一份工作帶給你什麼。

我知道有很多在直播間裡的小夥伴可能工作剛剛一年或者兩年,對於這樣的小夥伴你更應該想一下現在這份工作他能帶給你什麼,到底什麼才是你最想要的。

WeChat 圖片_20180927133938.jpg

我們說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婚姻有七年之癢,我發現現在的工作基本上是兩三年之癢。第一年可能還新鮮,尤其是剛畢業的小夥伴,基本上工作內容也比較新鮮,團隊也比較新鮮,可能也比較乖。父母給我們的教育都是你到一個地方先好好做,所以小夥伴一開始在第一年的時候還是好好做。到了第二年就會覺得這個工作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外面的世界很大,我好想去看一看。所以在工作兩三年,基本上就是會有一個跳槽的高峰期。 因為我本人實際上是做人力資源諮詢顧問的,也會有很多企業的客戶。我跟很多企業客戶的老闆經常說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找了一個特別優秀的人,他在你這待到第三年,他特別想離職,你無論怎麼挽留都挽留不住,好吧,你讓他去放飛一下自我。因為他不經過這個放飛自我的過程,他沒有辦法找到自己。

 

我還有一個廣告公司的客戶,他的規模不是很大。我們在探討他們的公司應該找什麼樣的人的時候,我說最好招從4A公司出來工作兩三年的小夥伴,是因為他們經歷的那種在大公司像螺絲釘一樣看不到上升通道,也沒辦法激發潛能的工作機會的時候,這時候小公司要去大公司檢漏。

同樣回到你自己身上,工作三年之後,你是不是進入了一個異常的迷茫期,你覺得更看不懂這個世界,也更看不懂自己了,我到底適合做什麼,我想做什麼,好像一頭霧水。在這個時候別著急,我們靜下來,因為著急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想一想第一個問題,這三年你收穫了什麼?你有什麼樣的學習和成長?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快到了我們一直很匆忙的趕路。有的時候成長這件事情快也快不得,是要慢下來。所以你想一下,工作三年之後,不要很焦慮疲於奔命往前跑,往前跑是必然的,但是找一個時間段靜下來想一想過去兩三年中你獲得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成長和收穫?

 

很多找我做職業諮詢的小夥伴會告訴我說,薛老師,5年了,我沒有任何收穫。我說怎麼可能?你只要做事情了就有收穫。他說我沒有,我說別著急,我們把這五年過一下,參加工作做了什麼?參加了哪些項目?遇到了哪些難題?讓他把所有事情過完之後,我們發現每個人都有收穫,只是你自己沒有把收穫好好做一個總結和分析。所以,我也希望小夥伴們靜下來找一個時間點,去對自己已經做過的事情做一個梳理,不要以為你沒有收穫,沒有成長,其實是有的,但是你沒有把它提煉出來。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來看一下叫〝看外部〞。有的時候很多小伙伴,尤其是在那種相對比較傳統的行業,因為那種組織非常大,你剛工作進去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基層,你也接觸不到很多更前沿更新的東西。在這種時候如果你只是埋頭苦幹,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你可能就會忽略了一個點。你所在的行業、你所在的工作崗位的這種專業領域中,包括你身邊以往的同學們,大家進入了相關領域或不同領域之後,這些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如果你不去關注外部的變化,你自然不知道外部有什麼機會。

在這裡跟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我認識一個女孩特別能幹。他最開始是在一家很大的互聯網公司做過非常基礎基礎的有點類似與信息審核工作。這個工作含金量也很小,也不是很有意思,他很快就發現這個工作再做下去他人就廢了。他挺有意思的,因為他的學歷也不是很高,在這種大公司我們知道,如果你只是一個非常基礎的員工,你想結識人家,人家也不太願意跟你在一起。所以他特別有趣,他就去關注他們公司在人力資源部的實習生。這個女孩特別有心,他就跟實習生一塊吃飯,有的時候請人家喝咖啡,一起聊天。他在跟這個人力資源部實習生交流的過程中,他一直在問一個問題,就是現在我們主要有哪些崗位比較空缺,也就是我們說的這種新冒出來的崗位。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就說到了一個崗位seo,他就覺得這個崗位蠻有意思,他就上網查,也學了相關的內容。之後他的確順利轉到這類崗位上。 所以你一定要看外部,看你所在的行業、崗位等等這些內容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如果你不去看外部,你就不知道這些變化,當你不知道這些變化的時候,你也把握不到這些機會。

還有一點叫做自我探索,是今天在整個過程中我要不斷提出來的。我今年都快50歲了,我覺得自我探索這件事情依然是我的重要功課之一。因為在不同階段,我會面臨不同的難題,我也會探索自我,我們是成長的,有發展的,所以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裡,到底什麼是成長的核心動力。這個點如果一旦點燃你自己,你就會發現你動力十足。

前兩天我帶領7個小夥伴做了一個蓋洛普優勢的探索,我們原以為用四個半小時,結果用了6個小時。那個過程很有意思,你會發現當你找到了,你就被賦能了。

在我的課裡頭,關於找到你的天賦,找到你的優勢,有一些方法你可以去看看。

最關鍵的是看在三年後你要去想下一步在哪裡。在課堂中,我們給了大家一個職業成長的地圖,一定是越早越好。

 

WeChat 圖片_20180927133942.jpg

​​​​​​​ ​​​​​

最後一頁的PPT主題是30歲前後,不同的階段的確你面臨的難題是不一樣的,30歲左右的時候要想實現職場躍遷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尤其是女性。因為我們知道女性生育期基本是28到32歲,對於男性來說,即便你不用休產假,但是如果你當了爸爸,也有很多基於家庭的責任這些事情的壓力,所以我們特別希望小夥伴在前面多努力一點,跑得快一點。在28到32歲的時候,如果你能卡位成功,後面的路會好一些。

 

30歲左右如果你想實現一個職場的躍遷,其實需要你自己做很多的準備。第一是要看外部,要去分析什麼是宏觀快車道,什麼是微觀快車道。在我的課程中講的是微觀快車道,告訴大家找到屬於你的快車道,在裡頭有2點,第一,這個事情是你想做的,並且在未來一段時間中你能夠知道這件事情不斷的推動你提升能力。第二點就是你身邊的小伙伴,你既欣賞他們,他們又能帶著你往上走。

我有一個好朋友就是專門從投資人的角度幫我們理解宏觀快車道,我們經常開玩笑,如果我幾年前有機會進入得到,這也是一個快車道。所以要看宏觀快車道,你要關注哪些投行人關注的信息。這部分我們不展開講,課程中有,但還是那句話,宏觀快車道其實就是從投資人的視角去看機會。

第二點,是讓你的價值觀篩選標準呈現出來。我們說到職場類的事情,看起來是一個職業選擇,但實際上最最核心其實就是你的價值觀的篩選。

比如說錢多事少離家近,要我說這種工作機會也許有,但是太難碰到了。但是如果這三個你必須選一個,你會選什麼呢?有些人會選離家近,有些人會選事少,有些人會選錢多。

如果讓我選,我可能選2點,第一,這事我就是喜歡,不給錢我都想幹。第二,我覺得這件事情對於我個人的職業成長會有不斷的積累,這種積累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他就會有爆破性的效應,所以這是我選的職業價值觀。因此可能有很多人都看到我的一步一步的職業成長中,其實我自己一直盯著一件事情,就是在研究人。我用了各種各樣的方式,各種各樣的工具方法在研究人。其實我就在做一件事情,因為我覺得人很有意思,人的成長也會讓我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對於我們每個人,你選你的職業價值觀,讓它呈現出來的時候,你就不會說不知道怎麼選,覺得這個也好,那個也好,因為你不知道你自己的那個核心的篩選標準是什麼,所以這是特別重要的一點。

 

30歲左右的時候,這張PPT上寫上完美濾鏡,在蓋洛普測試中它是排第一的才幹,這不是大家理解的完美主義,他實際上是不斷追求卓越。完美濾鏡是我跟很多人分享的一個觀點,這是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有追求卓越的意識、最大化的意識,去想說你一定要讓自己不斷的在某一個特定階段快速成長,去積累東西,去觸碰更多的可能性。

我輔導過上千位小夥伴的職業成長,我有一個最大的感受,有好多小夥伴是一塊好鋼,但是沒有磨成好刀。這個點的核心點就是他錯過了一些把他磨成好刀的機會,甚至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是塊好鋼,但是你是不是在合適的地方激發你變成好刀,也就是說你能夠製造出來符合你的最好選項。

 

這其實是我們在30歲左右的時候,你是去創業,還是從大公司跳到創業公司,還是接著在大公司裡面做。這個沒有一概而論,而是說你要先看到這些選項。

所以,在我的課程中其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在告訴你如何製造選項。如果你不能夠把選項製造出來,何談選擇?所以30歲想躍遷,前提是你有沒有選項?

30歲的時候,其實有一個特別重要的點,就是我見了太多在30歲左右找我做諮詢的人。我經常跟他們說這樣一句話,想贏怕輸一定輸,願賭服輸不一定輸。

其實這是一個心理戰,有很多小伙伴說,我拿了4個offer,如果那個公司上市了,我是不是就財務自由了?每次我遇到這種情況都會跟他們講,其實沒有哪一個選擇絕對正確,因為我們一生都在做選擇,每一個選擇你敢說它絕對正確嗎?

 

我們被應試教育搞得好慘,老想找標準答案、最佳答案,沒有的,在職業成長中真的沒有。重要的一點是你在做選擇的時候,你一直在看當下的這個選擇是不是讓我在成長,是不是為我的未來創造出更多的選項。

 

這是我們講的第一部分內容,其實跟大家說在我們的第一份工作、工作三年後、包括30歲左右的時候去做職業選擇,你需要去思考這些點。

​​​​​​​

 

主持人:

我們這個課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叫做看自己,薛老師提供了一套非常成熟、非常完善的工具,幫助你找到你的天賦優勢。薛老師的核心觀點,就是找工作你一定要立足天賦,這樣你的整個職業發展、你的幸福感會更強,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這門課的第二部分叫做看職場。怎麼看法呢?其實我們有一個核心叫做從能力出發,具體說,這個部分我們會讓你對你現在的能力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定位,包括對於你未來的職業發展來說,你的能力短版是什麼,怎麼去補足,我們也有非常具體的建議。

第三個部分叫做看市場,看市場其實就是給了你一套怎麼去找到好工作的方法。

WeChat 圖片_20180927135946.png

在這裡我想分享一部分內容,在定位你的職場能力的部分,我們在課程中有兩個非常好的能力模型。

第一個叫做從小白到高手的能力圖,是說我們在職場發展的過程中,一個人的能力進階一定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 普通人都可以理解,我們一個職場新人肯定做不了1個CEO可以做的事,我到底怎麼能夠一步一步能力進階一個更高級的水平呢?其中的不同是因為你每越過一個層級,從職場小白到獨當一面,再到準高手再到高手。其中一定是有一些最關鍵的能力,你是可以去把握的。如果你能夠把握住一些關鍵能力,你就能夠從一個相對比較低維度的積累跳到一個更高的維度,所以每一個階段的關鍵能力是什麼,薛老師在課程中有非常詳細的說明。

WeChat 圖片_20180927133859.jpg

另外還有一個模型叫作職場通用能力庫。大家如果仔細看的話會看到這張圖有三個能力圈層,分別是自我管理,第二圈層包括了人際交往和思維決策,第三個叫做領導團隊。 薛老師推薦職場通用能力庫這個工具,因為在職場中我們通常理解這個人可能某方面的能力特別強,他做某方面的工作就比別人更加擅長。但是通過薛老師的這個課,我們可以給每一種能力一個清晰定義名稱。比如我們能夠看到像在人際交往這個大的能力維度裡面,他其實是分非常多的小能力的,包括人際理解、溝通表達、關係建立、說服談判。

這個對我們有什麼用呢?就是說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包括我們向別人展示自己的時候,我們是可以更加清晰的去定義自己,然後去思考和發展自己。如果我們沒法定義清楚一個事情,如果我們連自己的一個能力短版都沒法定義,那麼我們怎麼去提升它呢?所以這堂課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就是他能夠幫你定義出你的優勢能力,和你的短版能力,並且在定義之後他能夠告訴你具體怎麼去提升你的短版能力。關於這兩個模型在課程中有比較詳細的解釋跟使用指南,在得到APP上試聽這門課程即可查看。

 

 

薛老師:

我經常跟很多人講,你去看一本書,如果這本書有三句話能夠打動你,這就是你值得去看的一本書。但是光打動你沒有用,如果你看完這本書有三句話打動了你,你之後有了一個行為的改變,或者開啟了一個新的項目,去做了一件事情,這本書才對你有價值。

同樣你聽了我的課,不論我有沒有打動你都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聽完這門課之後,不管你是覺得被觸動了,還是覺得我好像真的是想幹點什麼了,你只有幹了,才會有變化,這才是最核心的。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開句玩笑話,說這個老師講得好不好一點關係都沒有,,最大的點是你做了什麼?也就是說我只是一個媒介,我只是通過我這樣一個媒介告訴你一些有可能是你之前甚至有很多人都跟你說過的話,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去做了什麼?

 

​​​​​​​WeChat 圖片_20180927133946.jpg ​​​​​​​

 

接下來進入到第二部分,是說如何為下一次機會做準備。

我身邊會有很多人,他們老跟我開玩笑說你給我做個職業規劃吧,我心想大哥算了吧,你都這個年齡了。但是實際想一想每個人,比如我快50了,你也許不信但是這就是事實,我身邊很多同齡人都在談論一個問題,也許我們可以到55歲、60歲左右真的可以實現這個國家所說的退休。但是一個人的身體狀態越來越好,經濟壓力越來越大。我們實際上很有可能會工作很多年。如果你願意,或者由於某些經濟壓力你工作到65歲,都有可能。但是我們更喜歡的是,如果我願意,我工作到65歲。今天我還在跟一個朋友講退休,後來我想想對我來說沒有退休。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我的身體可以支撐我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用去談退休。所以不要把自己職業、工作跟掙錢聯繫在一起,很多時候錢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更重要的是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不給錢你開心也是很重要的,開心比錢重要的多。這個太重要了,它是我們貫穿一生的,對於現在來說,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中,我都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的變化,我也在不斷探索自我、認知自我。

​​​​​​​

WeChat 圖片_20180927133950.jpg

 

在工作中要想認識自己,我給大家的第一點建議是用360度無死角的探測儀。這個探測儀可能是一些測評工具,但是千萬不要盲從某些測評工具,而是把測評工具當作一面鏡子,這面鏡子也許照不到我們太多的內容,但是它能讓我們發現一些不同的點。另外你去做事情的每一個點都可以是一個探測儀,比如說我今天其實是第一次來做視頻的直播,說真的內心還是其實有一點小緊張、小焦慮的。我不知道在看直播的朋友們注意到沒,其實我的眼神很不自然,因為我是一個特別喜歡眼神游走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做了1年,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去做特約嘉賓,但是他是一個語音節目,所以沒有這種視頻。今天我也會覺得好有挑戰啊,但是做了,你知道其實你也能做。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當你去360度無死角探測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有很多你自己認為你做不到,但事實上你可以做得到的事情。這是我們說突破你的能力邊界、突破你的認知邊界。還有一點開啟這種360度無死角的探測是要幫助你看到你的天賦和優勢。發現天賦、發揮優勢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謂天賦,就是你做這件事情你不給錢都願意做,你就是做得比別人好。對我來說當時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去做嘉賓的時候,那個給的車馬費實際上真的只能叫車馬費,但我特別願意去做,因為他在激發我,把我內心所想的很多東西分享出來。

這就是我的天賦,我願意去講東西,而且我發現越講越好。這就變成了優勢,這就是天賦和優勢之間的關係。看到什麼是你的原動力,就是這件事情它就像我們開車的那個點火開關,一點著車就可以往前走了,每個人都有。

 

但是實話實說, 在過去幾十年的教育體系中,其實我們都是齊步走,考上高中考大學,一路下來。很多小夥伴沒有找到自己的天賦優勢,我覺得這是很可怕的事情。但是你去找,你可能會費很長的時間,但是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因為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每個人都有。當你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可能你現在不具備,那你可以想辦法去學、去練習、去實踐、去彌補中間的差距。但是,一定要先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很多人說我現在32歲了,我有兩個寶寶。我在北京可能我的房貸要8000,我沒有辦法放飛自我。包括我昨天見了一個小伙伴和這個情況非常類似,我當時會跟他講,我們的人生會有階段性的取捨。當你知道你現在做的事情很有可能是讓當下你的技能變現的投入產出比最高,你可以在這個時間點去做當下你投入產出比最高、變現能力最好的工作。但是當你看到你內心最想做的事情能發揮你的天賦和優勢事情的時候,如果你現在不能做,也不可怕。你把它掛在這裡,懸掛在這個空中,並不是把它扔到垃圾堆裡,明白我的意思嗎?有一天你很有可能會再把它摘過來接著做。所以並不代表這職業發展僅僅是職業發展,他其實可以有很多考慮。這是我們說的關於天賦和優勢,有很多辦法在我的課程中也講到,大家可以探索,可以找人問,可以用過往的成就事件去挖掘,都是可以做得到的。

 

還有一點叫打破認知邊界。很多時候我見了特別多性格稍微偏內向的小夥伴,他們往往容易低估自己的能力和低估自己的延展性。其實很多時候,我現在做不到並不代表我今後做不到。性格內向的小夥伴往往是低估自己,他會把那個困難想大,其實那 有的時候可能就是咬咬牙邁一步就過去了,但是對他們來說很難,我也理解。怎麼辦呢?就是一點一點去打破你的邊界,從你的舒適區邁到學習區,這個時候需要別人的支持和幫助,要主動學會接觸一些力量來幫你打破這個邊界。這個是我們說認知自我,不要侷限自我。

還有一點就是探索自我,永無止盡。我用了很多種方法,包括我最近還在學一個新的方式,這個也有很多新的體會,能跟我以前的很多工具打通,包括今年年底我還會上一個認證的課程,也是關於人才測評的。一方面,這是我的工作,另外一方面,我也在找自己。這是我們說在我們為下一個階段做準備的時候,也一定是要立足於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哪怕當下受各種條件的制約,還不能夠全力以赴去做。沒關係,先懸掛在這,有一天我會把它摘回來,是因為我想要,我就一定會拿到它。

​​​​​​​ ​​​​​​​

WeChat 圖片_20180927133954.jpg

 

第二頁PPT其實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製造機會,打造你的作品集。在這裡先跟大家講一個故事 。這三年的時候輔導了一千多位小夥伴去做一些職業成長,其中有一個女孩,他見過我兩次,他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是1990年的。他第一次約我的時候,我會有一個問題清單,他把問題清單說有問題發郵件給到我的時候,那封郵件我看了4遍。一般來說,我看到的時候是第一遍,過程中再看一遍,見這個小夥伴再看一遍,第三遍。可是這個小夥伴的郵件我打開之後看了4遍,因為他的世界如此五彩斑斕。他是學廣告的,他讀大學期間參加了聯想的大賽,得了獎,他不斷地進行創新項目。畢業之後最開始去了騰訊,後來去了滴滴,現在又跳了,他每一跳都跳得非常好,總能跳到風口浪尖上。

前段時間他再一次變換的過程中又來找我,他打開電腦直接給我看他最近1年多的作品集。所以這個概念是取決於這個女孩的作品集。我們每個人都要考慮,你在職業成長中,作品集不是我們所說的簡歷,也不是一個單純的職場成績單, 說我得了那些優秀員工,我考了這個證書那個證書。NO,不是這些,這些是最最基本的,最核心的點是你做過哪些出彩的案例,做過哪些特別的項目,你在裡頭是什麼角色,有什麼成長和收穫。

很多小夥伴從來不抬頭看,只是埋頭拉車,領導交給我這個事,我盡力把它做好,做好了就拉倒了。從來沒有想好能不能昇華一下做成自己的作品集。

除了這個女孩,還有一個知乎上的大V也是我的好朋友,他一開始是在知乎上回答一些問題,回答回答就變成了大V。當然那個領域是他感興趣的,但是他的本質工作跟那個一點關係都沒有。可是他自己打造出來了屬於他的作品集,你的作品集在哪裡?要靠你自己打造。當然打造作品集還有一個前提,是要製造能夠實踐作品的機會。如果你每天的工作就是什麼貼發票、對數據,當然沒有辦法了。但是在工作中,我相信現在有很多公司,尤其是這種新興的互聯網公司,是喜歡看到有一些有能力的小夥伴脫穎而出的。你有沒有去把握這些機會去給自己製造機會,去做你的作品集呢?這是你需要考慮的。

 

還有一點,就是你要學會做價值創造,你才有價值分配的資格。同時,作品集其實是你價值呈現的那個最後環節,前提是你先有價值創造。

還有一點是我們說到的另外一個雷達系統,叫以終為始來開啟你的雷達系統。 什麼意思呢?你要想清楚未來3年後、5年後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現在的作品積累就要從這些點上積累。比如我就是感興趣人,所以只要跟人有關的事情我都想做。我最近發起了一個新項目,做90後小夥伴的工作價值觀的分析,核心也是我的作品集,也是我要去研究人。所以希望對大家能有啟發,你的作品集在哪裡。

 

最後這句話送給大家,意識在前,行動跟上,成果自然而然。很多時候有些小夥伴是埋頭苦幹,他沒有這個意識,這個就很可怕。不是你沒有能力製造機會,也不是你沒有能力去做你的作品集,而是你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你需要做的事情。如果你意識到了,你去做,才能做成。還有很多小伙伴什麼都懂,就是我們說讀過很多書,懂得很多道理,但是依舊是這樣。這樣的小夥伴,我也無話可說,是因為沒有任何人替代你去行動,行動是你的事情,我能做的事情是告訴你這件事情很重要。

​​​​​​​

WeChat 圖片_20180927133958.jpg

 

最後一頁PPT,是如何建構你的職業成長後援團。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你都不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你都需要別人給你創造機會。就像在我課程中的最開始我就講在職場中每一個人都是等待被整合的資源。你等待被整合,一方面是打鐵還需自身硬,你得自己有真本事。另外一點,機會都是別人給予的,當別人給你機會的時候,你需要跟機會產生連結,跟那個給你創造機會的人產生連結,這就是我們說的後援團的整體概念。

後援團可以這樣來分,大家可以上網查一下,有一個叫貝爾賓團隊角色認知,一個是智多星、一個信息收集者。很多年前我自己做的時候我發現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他自己就開啟了信息收集雷達,喜歡看各種各樣的事情。如果你不是這樣的人,你要在身邊找到後援團,他幫你收集信息,他每次吃飯跟你說的事情,有可能就是風口浪尖上趨勢可能性。當然你要把自己培養成信息收集者和智多星,因為沒有人一直會把訊息送到你耳朵裡,你要自己去找。就是我們說的後援團,或者是把自己變成這樣,或者身邊有這樣的人。

 

第二個就是導師或者教練,他是一種能夠引導並且為你賦能的人。我們知道職場中很多大公司會為員工提供導師,但是有些導師只是掛名導師,真正的導師是能夠支持你激發你,為你賦能的。如果在你的工作中,你的公司沒有給你配備導師,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找導師,你有沒有想過自己花錢請教練?大家說這個要花錢?對,他是一種投資,你為自己的投資做過什麼。包括我自己,我每年都要算今年給自己投資了什麼?我的投資就是我的學習和成長,你也一樣。所以這個角色叫做導師或者教練,他是一個引領你能夠看向未來、走向未來的人。

 

第三個點是叫部落同行者,這一點太重要了。很多小伙伴,尤其是我這裡頭又談到了性格偏內向一點的小夥伴,他們喜歡自己埋頭苦幹,自己在那做事情。沒有不好,但的確它不是最大化的方式。是因為如果你要找到同行者,找到這種部落,大家能成為一種聚合的效應。比如說前年,有一個小夥伴通過平台找到我來讓我做諮詢,我一看他的履歷很棒,而且跟我是同行,我覺得他不需要找我。後來我們聊一聊之後我開始推動他去做獨立諮詢顧問,因為在人力資源這個圈子裡,獨立的諮詢顧問不多,但是我覺得他可以做到。另一方面我告訴他找到屬於自己的部落,所以他今年和去年都參與的社群的學習,自己的部落,他現在也慢慢進入正軌了。部落的力量,一方面是同行者會有彼此的激發和相互支撐,另外一方面,部落很有可能成為一些你未來創業或者合作的一個聚合點。所以,這也是我們說的你的職場的後援團裡頭要有部落。這個部落我多說一句,一定要是線下,因為人和人如果僅僅是在線上的溝通,是沒有辦法行程非常緊密的連結,我們可以先線上篩選出來,在線下,人和人的連接基本上是要用三到五次線下深度交流才能形成比較緊密的合作關係。

 

最後這句話其實是送給大家的,這句叫信、悅、適,實際上是一種狀態,其實我很願意相信一些人,一些機會,一些可能性的。因為當你不信,這事就跟你沒關係了,如果你信,這事有可能跟你有關係。但是是什麼樣的關係,取決於怎麼運作。你跟別人之間是不是能夠達成相互信任的關係,這是基礎。

第二種是叫悅,如果我天天追著舒揚說我想上一個課在得到,但是這件事情在他那根本不成,他也不能說給我走後門讓我上這個課。所以這個地方的悅是彼此的喜悅,人與人之間彼此喜悅的點往往是我們相互欣賞的點。

最後一個,適。很多時候我們要學會去調整,去調適我們的狀態。你的後援在你工作三年的時候,是由這些人構成的,工作五年之後,你的後援有可能變化,工作十年之後,當你成為一家創業公司的VP的時候,你的後援團可能還會有變化。所以所謂的適者生存,就是我們說在動態中找到你自己更好的後援團。後援團對你來說太重要了,他在用你自己所不能夠靠一個人的力量在幫積蓄能量,它支撐你在下一個躍遷的時候,給你一種衝擊力。

 

以上是今天主講的內容 ,接下來交還給主持人。

 

主持人:

當時我們在做這個課的時候,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就是說我一直在做一對一的諮詢,我不知道如果要做一個面向所有人的課的話,我這個課應該怎麼做才能夠對大家都有用呢?當時我跟薛老師說,其實沒關係,我們覺得在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在職場的領域裡,他一定是有一些東西屬於一個底層的邏輯也好或者規律也好,我們一定是能夠找出一些東西,對所有人都有價值的。這個課做出來之後我也分享給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他們看了之後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反應,就是說我看了這個課之後我覺得我就會有一種緊迫感。為什麼呢?因為我發現這個課裡面提到很多東西確實是我之前沒有想到沒做到位的,看了這個課之後,我發現我的確有平時東西可以做得更好,或者是可能更早的時候,早幾年還沒有開竅,沒有懂得這些道理,我現在可能模模糊糊懂得了這些道理, 但並沒有照著這些道理所指引我們的方向去做,具體的去行動。所以,他們會覺得看到這個課之後,他們會有一種行動的力量。我會覺得這就是一個課程能夠起到的非常好的一個效果。

QA時間: ​​​​​​​

 

1.有一個小伙伴是這樣,他27歲了,回到學校讀研究生,畢業以後30歲,他想問如何提高核心競爭力,畢業之後找到一份好工作?

 

​​​​​​​A.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多人都有的,研究生三年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三年,第一方面,你需要拿到學位,老師要讓你通過,你要畢業。這是最基本的。 但是在此基礎上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你要不停的探索外面的世界跟你的關連點,你要找到很有可能要去做的事情。 怎麼去找?第一還是要看你自己,看你自己更適合做哪些事情?這時候你可以做一下霍蘭德的職業測評,他其實是看一下你在哪方面更有傾向性。這是我說的第一點。第二點,你可以去關注一下你所學的專業,你同門學長姐畢業都去了哪裡?或者跟你相關專業、本專業其他學校的同學們畢業都去了哪裡?你可以想辦法做一些分析和調研,在這個過程中,你就能更清楚的知道說我有哪些可能的選項。然後再圍繞著這些選項勾選出來覺得感興趣的,你再去想,如果我要想獲得這些選項,通過什麼方式。是通過內部實踐找實習等等什麼方式,然後去獲得這些機會。我覺得這三年讓自己忙起來,別只埋頭做學問,外面的世界很大,這三年如果你能把自己探索清楚,那你今後的路會走得特別順。所以別覺得自己30歲而著急,而是把這三年充分利用起來。

 

2.有一個小夥伴說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動力和天賦呢?他覺得自己天資平平,沒有哪方面特別突出。

 

A.這裡需要澄清一下,我們所說的能力,是通過訓練可以習得的。舉個例子,我現在還不會游泳,可能這個游泳是我的天賦,只是我沒有挖掘,我有可能學會,這個其實是能力。

但是真正的天賦是什麼?

真正的天賦是你更擅長做什麼事情?我問大家,

你是更喜歡跟數字打交道,還是更喜歡跟文字打交道?

你是更喜歡跟圖形打交道,還是更喜歡跟文字打交道?

你是更喜歡跟人打交道,還是更喜歡跟設備打交道?

你是更喜歡把一件事情精益求精做到極致,還是喜歡做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

你的腦洞更大,喜歡創意和想法,還是喜歡把一些事情結構化的梳理出來。

這些其實說的是我們的偏好,圍繞這些偏好去思考你的天賦優勢,能力是可以通過訓練習得的。在這裡我多回答一個問題,有一個小伙伴說他做了蓋洛普,他發現裡面提到的建議他基本上看不懂。很正常,原因是因為蓋洛普是一個從美國引進來的工具,他在漢化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內容缺失。而且我已經做完了300多個蓋洛普優勢的案,例我跟所有人都講這個測試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前五大優勢,一個版本是34個才幹主題的排序,要做就做34個才幹主題的排序做完之後, 蓋洛普網站上有非常多的資料探索你自己的優勢。即便你拿到了34個才幹排序,你自己要每天看蓋洛普網站上對於這些才幹主題的排序的描述,然後再根據你在工作生活中的體會找。你想那天我帶著七個小夥伴拿著他們的優勢幫他們找,我們整整用了6個小時,還有小夥伴說他雲裡霧裡。我就笑著說你怎麼可能六個小時找到你自己呢?所以找自己是我們自己一生的一件事情。別著急,但是當你開啟了這扇探索自己的門,你找到自己的天賦優勢和原動力的可能性有了,如果你不找那就沒有。

 

 

3.有一個小夥伴說換工作之後工作環境氛圍變化蠻大,而且領導辦事風格特別特立獨行,表面上是聽你自己的想法下,一秒立刻堵上你的嘴。他說如果相信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一定會對大家都受益。

 

A.這個案例非常有意思,實際上就是對上管理。對上管理室我們在職場中最最重要的一個任務。kpi不是最重要的任務,而是管好你的老闆。你這個老闆可能是個經理,可能是個VP,可能是個總監,也可能就是一家小公司的大老闆。所以這裡頭管好你的領導特別重要。

你知道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情就是把你口袋的錢裝到我的口袋裡,第二件事情就是把我的想法塞到你大腦裡。你怎麼可能把你的想法塞到領導大腦裡呢?這個事情太難了,別著急。尤其你剛到一個單位,你希望領導聽你的,你說這個需求是不是本身就有點有意思呢?哪怕你經驗再豐富,哪怕說得千真萬確,都是最最正確的,也別指望別人立刻聽你的。所以第一別著急,第二找策略找方法,第三對症下藥。

如果你想說服領導,千萬別指望一次就行,你得說3遍。如果你不知道他是哪種類型的人,他說NO了,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如果他本能說NO,你以為他否決了你,你以為自己受到了傷害,其實他只是本能說了,後面又開始琢磨了。 第二個場合你再提一句,這時候他沒有說NO,說明他說完之後一直在想這個事,第三次都有可能是他來找你說這個事,這個時候你就成功了。所以管理好你的領導特別重要,因為在職場中還是那句話,每一個人都是等著被整合的資源,好機會都是別人給你的。如果你天天想把你的想法塞到領導的腦子裡,很有可能不是他的老闆幹掉他,就是你被他幹掉。 所以不要太著急,要想你的上司是什麼樣的風格,你如何跟他提建議,如何跟他達成共識,這是你需要學習和成長的。

 

 

4. 有一個小夥伴說37歲,985博士後,想從體制內出來,習慣完成任務,對自己的方向也不明確。 (體制內是大陸的公家單位的意思) ​​​​​​​

 

A.雖然他說的案例很特殊是一個37歲的博士後,其實體制內很多小夥伴, 90%都是這個狀態。習慣了完成任務,對外面的世界不太了解,對自己的能力在外部世界的競爭力也不太了解,一頭霧水的情況。這時候怎麼辦?還是回到原本問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在職場中被別人整合的資源,當你是被別人整合的資源時,你就要去外部碰一碰這些機會。比如提問題的這位博士後,不知道你做什麼專業的,但是我相信在你的專業領域中也有各種各樣的活動,也會有一些合作的公司,一些合作的機構。你可以先跟他們聊一聊,當你把你自己的價值呈現出來的時候,有可能有人就會伸出橄欖枝給你,因為我相信你是一個可以被整合的資源。所以你一定要把自己呈現出來,讓能夠跟你產生合作的機會和人先看到你,然後我們再去探索合作的可能性。 你不可能像22歲剛畢業的學生一樣,在職場中校園招聘去投簡歷,這個時候你要找到你的路。所以在這裡頭跟大家講一個案例,之前有個女孩也是在體制內,是一個非常牛的部委工作了7年。他的綜合能力非常強,人的整體素質非常好,他的本科和碩士都是非常牛的學校畢業的。但是在部委裡面幹了7年,雖然也還算是不錯吧,但是他自己特別想出來。這個時候實際上是他的大學同學幫他整合了一個機會,他跳到了一家公司先開始給這個老闆做助理,因為他在部委有非常強的溝通協調和寫文章的能力。後來這個老闆覺得他實際上不僅僅只有溝通協調和寫文章的能力,把他派到了下面的一個新的業務板塊,他後來在那個業務版塊中成為了一個VP。為什麼他能夠有這樣的成長?是因為他的同學幫他搭了這個線索。所以每個人你要相信,你也是可以被整合的地方,關鍵是誰幫你搭這個線索,你要去找,一定有。

 

 

5. 工作三年了,一直在一家設計加銷售的公司,設計後轉崗跳躍成為管理者,公司成長也不是很健全,自己屬於技術師,現在有點困惑接著做設計還是做管理。

​​​​​​​

A.我在課程中提到了這樣一個案例,就是你問問自己,做管理這件事情你是能力不足讓你頭疼,還是這事本身就讓你頭疼?我之前在企業內部無論甲方乙方我都帶過團隊,但是當我真正成為一個獨立諮詢顧問之後,我覺得好爽不用帶團隊了,後來我才發現我並不喜歡帶團隊,沒關係那我就自己做,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極致就ok了。所以我現在就相當於你說的設計師,只是我在不同的領域做。但是如果你喜歡帶團隊,僅僅是現在能力不足,不知道怎麼樣更好的帶團隊,這個是可以通過訓練習得的,很多能力都可以通過訓練習的。所以你要想清楚,先看看自己是能力不足讓你帶團隊有點頭疼,還是你就是不願意帶團隊。把這個問題想清楚,後面的路自然就清晰了。

 

 

6.專科生畢業,怎麼找職業路線?很多學歷不高的人怎麼辦?

 

A.給大家講一個例子,這個小伙子的學歷雖然不低,但是也是二本畢業的,反正不是特別牛的學校。他在天津讀大學,這個小伙伴特別有意思,他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在北京住特別便宜的群租房,在北京找各種實習。有一年夏天實習的時候,他住在這個地方,聽大家說到了應該是有一個怎樣的工作機會,他就湊過去問人家,後來人家說那地方正好招一個實習生,要不你去試試吧。他就去了,而且做的還不錯, 是互聯網公司,從運營做起來。這小夥伴很靈活,很有商業頭腦,但是因為學歷不是特別高,就沒有進入這個公司。當時那間公司的人就把他推薦到另外一家小一點的公司,他在這個小一點的公司做了一段時間的運營就轉做產品了,所以不要覺得自己學歷低就沒有路,最關鍵的是學歷低的人,你是不是能夠獲取到相關的信息,你是不是主動去找那些機會。再講一個例子,這個小夥伴的學歷就是大專學的是計算機,大家都知道學不到什麼,他畢業之後就來北京,當時他心想就不行,就找了做培訓的地方,是iOS的開發 。他覺得挺有意思的就去學,他學的時候是三四年前這東西特別火,學完之後找工作也找到了。但是他自己也說再往上走他是沒有後勁的,但是他很靈活,所以後來從開發轉運營了。所以我想說學歷不高不可怕,你要先找到一個地方,找一個點切入進去,過了河到橋那邊,然後再去想還有沒有什麼機會。所以,不要被學歷不高這件事情限制住,而是去想有什麼改變的點。

​​​​​​​

​​​​​​​

​​​​​​​ ​​​​​​​ ​​​​​​

 

​​​​​​​

WeChat 圖片_20180927134500-1.png

 

arrow
arrow

    悠理昀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